案例名称
基于物联网的医院温湿度动态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申报单位
厦门大学医学中心(附属翔安医院)
参与单位
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
案例概述
本案例通过设计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医院温湿度动态实时监控系统,结合温湿度记录仪、管理云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实现对药械试剂等产品的温(湿)度的动态监控。
温湿度记录仪集实时采集、记录、上传、报警等功能与一体,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温(湿)度数据直接上传至云平台,通过云端(阿里云)进行数据分析、保存并将报警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短信推送给科室管理员,并及时做出响应。
支持PC端网页、微信端登录查看及导出实时数据、实时曲线、告警记录、历史记录等,可以极大地节省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保障医疗安全与质量的同时,实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终目标。
解决问题
医院温湿度动态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前,温湿度监控需要人员直接观测,实行上下午手工记录。人工记录存在以下风险问题:
1)观测间隔时间相对较长,无法掌握冰箱持续运行情况,存在监控管理盲点;
2)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冰箱故障、意外停电等事件,容易造成温度失控,影响药品质量;
3)存在冰箱数量多,存放地点分散,难以进行统一温度管理;
4)没有温湿度记录仪的设备无法向管理部门提供证明药品试剂等产品的保存条件合格数据;
5)手工记录数据和记录纸数据的归档整理和查询,处理起来非常麻烦,效率低下。
创新内容
本项目通过结合物联网等最新技术,打破传统温湿度监控中存在的难题,使各个温湿度记录仪联网,自动获取温湿度的实时动态数据,在管理系统上为用户呈现可视化的分析结果,可以实现高效规范的温湿度监控管理,且能不断优化相应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保障医疗安全与质量的同时,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取得成效
通过项目的落地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体现如下:
(1)医院投入成本大幅下降(约节约52万元);
(2)节约医护人员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辅助服务,使医护人员更加专注于临床工作,从而产生更多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社会效益:本项目开发的温湿度监控平台,通过应用验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节约医院成本,更好地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同时,已将该系统推广到其他医院,提高该项目的实施效果。
END
来源: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公众号
声明: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及分享更多信息,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谢谢!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编辑:朱宗达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审核:编委会
欢迎关注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公众号,一起探讨学习交流。